“我们理想的新时代新社会,是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
——摘自陈独秀《新青年》第七卷第一号《本志宣言》
恰逢庆祝建党100周年,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热播,把我们带回了那个风雷激荡的岁月,再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历程。
电视剧《觉醒年代》剧照
从历史纵深处回望初心,从党史学习中汲取动力。为隆重庆祝建党100周年,合肥滨湖金融小镇将在“七一”前夕隆重启幕“百年回望,激荡吾心——安徽红色金融文物特展”。届时,包括《新青年》(1919年第七卷第一号)、《人民日报》(1949年10月1日)《中共合肥市第一次代表大会总结》(1956年6月)在内的近百件珍贵藏品,将在全省首个金融文化主题展——“革命金融与金融科技”展厅内首次公开展出。
“革命金融与金融科技”展实景图
从今天起,我们也将开设专栏,遴选其中的亮点藏品,讲述背后精彩纷呈的红色故事…
一本杂志,开启一个新时代
1919年的冬天,这一年陈独秀带着一口袋炒糊的南瓜子,送别陈延年、陈乔年两个儿子赴法勤工俭学……
同样是这一年的12月,陈独秀在第七卷第一号《新青年》杂志上写下了著名的《本志宣言》:
“我们理想的新时代新社会,是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希望那虚伪的、保守的、消极的、束缚的、阶级的、因袭的、丑的、恶的、战争的、轧轹不安的、懒惰而烦闷的、少数幸福的现象,渐渐减少,至于消灭。”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周作人、刘半农、钱玄同、沈尹默……这些耳熟能详的大家先后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言论,启迪民智,纵论国事,从而开启了一个新的伟大时代。
《新青年》自1915年初夏创办,到1921年停刊两年,再到1923年复刊,1926年7月终刊。《新青年》对于中国革命的影响,对于中国社会的变革,其意义自不必说。但在这么多期《新青年》中,即将在合肥滨湖金融小镇对外展出的1919年12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七卷第一号)就显得尤为珍贵。
一份宣言确立共产主义方向
翻开这本泛黄的《新青年》,足足102年的历史厚重感便扑面而来。目录扉页上,陈独秀、胡适、周作人、王星拱、程振基……大批如雷贯耳的名字,可谓“阵容强大”、“群星璀璨”。更为重要的是,1919年1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7卷1号发表的《本志宣言》,基本确认其所赞成的共产主义方向。
“我们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已经造成了无穷的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的时候了。”
“对于一切拥护少数人私利或一阶级利益,眼中没有全社会幸福的政党,永远不忍加入。”
这是《本志宣言》中的两句话,而正是这两句话,直观展现了陈独秀的思想发生了根本转变。文字中,陈独秀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说明陈独秀开始由民主主义者逐渐向共产主义者靠拢了。
1920年5月,陈独秀把《新青年》第七卷第六号编成了《劳动节纪念号》,这是《新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新文化运动发展的“新的集合点”。这期专号中的文章有相当部分是《新青年》的记者和各地进步学生团体深入工人群众调查得来的。这表明《新青年》同人中的激进民主主义者逐渐转向了无产阶级的立场,这为《新青年》后期转变为社会主义刊物打下了基础,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先进分子开始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来观察世界形势和国家命运。
除了这一“里程碑”式的意义之外,在这一期的《新青年》中,胡适发表了《“新思潮”的意义》一文,创造性地提出了“研究问题、输入学理 、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观点。
安徽地方银行创办者谈新银团
一百多年前,当“赛先生”和“德先生”来到中国时,首先迎接他们的就是《新青年》杂志。
而另一个欣喜的发现在于,《新青年》杂志中大量关于当时中国经济及金融形势的政论。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该期杂志中所刊载的安徽地方银行创办者——程振基所著《新银团与日本》一文。
程振基:1891-1940)字铸新,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早年毕业于安徽高等学堂。1912年赴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爱丁堡大学留学, 1918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归国后,历任北京大学经济学讲师、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主任兼总务主任、国立北京师范大学秘书兼会计主任、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英文教授兼事务长、国立武昌商科大学教授等。1924年任国立西北大学教务长、代理校长,兼陕西卷烟特税处处长。1925年参与筹备安徽大学。1927年7月起历任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商学院院长,1931年5月卸任。1929年兼任中国农工银行杭州分理经理。1934年任全国学术咨询处主任。1935年1月任国民政府教育部秘书,同年任安徽地方银行行长等职。1940年逝世,终年49岁。译著有《政治理想》、《正义与自由》等。
让我们从历史纵深处回望初心
百年前,在那国运飘摇的艰难时世。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改变旧中国的面貌,面对贫穷落后愚昧的现实,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野心,面对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有人迷茫,有人愤怒,有人消沉,有人奋起。在这样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下,一代先进分子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救国救民之路的艰难探索。
在庆祝建党百年的历史时刻,“百年回望,激荡吾心——安徽红色金融文物特展”选取《新青年》(1919年12月第七卷第一号)作为“1号展品”,更是意在让这幕现实版的《觉醒年代》在合肥滨湖金融小镇上演。
穿越百年的时光,透过《新青年》杂志斑驳的字迹,静夜拜读这些先儒大家所著文章,其思想之深邃,其爱国之深切,其责任之担当,不仅溢于言表,更是力透纸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