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党百年,传承红色基因。展现金融文物,讲述背后故事。在“百年回望,激荡吾心——安徽红色金融文物特展”中,今天要介绍的第三号红色金融藏品是“华中币”。
在特展展柜中,两张华中币,一张栗色,一张浅绿色,因为时间久远四周都有些磨损,币面上都有着“华中银行”、“贰仟圆”、“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及编号等字样。
仔细端详,主要的区别在主画面图案上,浅绿色的是一座绿树掩映下的小亭子;而栗色的图案则是长城战士吹号图——一位全副武装的战士站在长城上面,面向右侧吹号。头戴钢盔、身背长枪的战士形象地展现了中国军人的昂扬斗志。这寓意着坚如长城的中国部队取得了抗战的胜利。据称,这张华中币特别珍贵,因为图案为表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解放区纸币非常罕见。
而今,让我们翻开尘封的历史,了解解放战争期间创设的红色银行——华中银行。
华中币的前世今生
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各部都建立了属于自己的银行,如江淮银行、淮南银行、大江银行等等。到1945年初,新四军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已驰骋大江南北,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江苏、安徽新四军抗日根据地已连成一片,军民交流范围日益扩大,物质流通越来越频繁。为适应各地金融斗争及经济建设,亟需统一的货币方便结算。于是,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政治部商讨,决定成立华中银行,合并原五个地区银行,并发行华中地区统一的华中银行币。
1945年8月,华中银行在安徽天长正式成立,它共辖6个分行、13个支行,38个办事处。后迁址到了苏皖边区政府所在地的淮阴。华中银行成立后,首当其冲的第一要务自然是发行货币。经过中共中央华中局批准,华中银行印钞厂用原有的江淮币的印钞模板,将中间的银行名更换成华中银行,就开始印刷新的华中币了。如此一来,此举不仅节约了时间和成本,又保持了抗币的连续性。
统一货币稳定根据地经济
华中银行成立后,由于根据地群众中还存有大量各种“抗币”,于是允许各根据地原金融机构发行的货币与华中币并行流通,不受区域限制,并逐步以华中币收回,建立以华中币为本位的统一货币。
除了进行抗币兑换、统一根据地货币外,华中银行成立后,还继续对根据地的生产生活进行贷款支持,尤其是对生活必需品生产的支持等。如:1945年12月,苏皖第六专署就决定发放耕牛贷款三十万元(抗币),解决耕牛饲料,以便次年生产;在1946年华中财委会对华中财经的工作意见中,就指出“华中银行总行上半年尽量可能做到以华中币2000万元投入造币、制皂、纺织、榨油等公私经营的生产事业,以华中币800万元交淮南(北)苏中(北)四个地区代办收购发行……”
随着新四军主力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的北撤,1947年初,华中银行总行及部分分行撤往山东后合并于“北海银行”。1948年解放军南下,华中银行总部和分行又迁回苏北敌后根据地,恢复各项业务。此次“百年回望,激荡吾心——安徽红色金融文物特展”中展出的长城战士吹号图的华中币,就是这一时期发行的。
1948年12月,解放战争取得节节胜利,中共中央也在考虑金融机构的发展。应时而需,中国人民银行在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合并组建,1949年5月,华中银行改组为“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行”。至此,华中银行的历史使命完美落下帷幕。
因存世极少更显珍贵
自1945年8月成立,至1949年5月归并,华中银行的存续期历时3年9个月。这期间先后发行的华中币有13种面额、56种版别。
全国解放前后,华中币被回收后统一销毁。由于回收认真彻底,而今各版别的华中币留存下来的更为珍贵,尤其是1945年发行的印有毛泽东头像的100元券、1948年发行的抗日战士长城吹号图的2000元券存世量极少。
岁月失语,唯物能言。正是这些存世量极少的物品,向人们诉说着一段不可或缺的中国红色金融史……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全省首个金融文化主题展现已全面开放,并上线了预约参观的小程序。即日起通过线上小程序,市民们不仅可在线浏览“云展厅”,还能通过“预约通道”填写相关资料后(含防疫信息),申请现场参观。(咨询电话:0551-64366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