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
ANHUI
Financial culture
“漫”说安徽金融史
历史最悠久的金融行业—典当业在徽州
典当业,堪称中国乃至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金融行业。
史籍记载,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寺院,经营了最早的典当机构——寺库。当时寺院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除了经营商业、地产等之外,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置库举质、对外放贷。
明朝时期正式有了“当铺”之称,当时从事这一行业的多为安徽商人和山西商人,时有“无徽不成典”、“无西不成当”的说法。据《明实录》记载:“今徽商开当,遍于江北,赀数千金,课无十两。”
至清朝中期,典当业已发展至顶峰。
“无徽不成典”造就
“徽骆驼”名扬天下
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与《红楼梦》等明清小说对于典当业均有精彩的描写。于是也催生出“林妹妹不识当票——废纸一张”的歇后语,再比如苏州四大评弹之一《描金凤》的主角之一汪宣就是徽州典当商人。 不仅如此,典当业同样频频“现身”于《红楼梦》的“同人小说”。归锄子的《红楼梦补》中,黛玉为振兴荣府,就曾计划开设典当生利。在第二十八回,黛玉道:“咱们既得了这宗,白放在家也不能滋生,不如到南京、苏、扬地方,或人参局、珠宝铺、绸缎行,或典当开设几座,也不为多。”具体的规则是:“就定了贾芸等五个人,各领银二十万两,近在京城内外开设典当、金珠、人参局五座……” 据历史文献记载,乾隆十八年(1753年),全国典当铺在1.8万余下家。嘉庆十七年(1812年)有2.3万余家。 “无徽不成典”是指江南一带的典当铺主要是由徽州商人所开,就算不是徽州人开的典当铺,这其中的职员也大多都来自徽州。 典当朝奉多为徽州人。朝奉原为官衔,以后成了典当行业从业人员的专称。安徽不仅在江南,在上海经营典当的也特别多,对于估价和写当票有一手专长。据考,徽州典当业的工作人员表面慢吞吞,但有条有理,一板一眼,俗称“徽骆驼”。淮河路、拱辰街
是清末的金融街
那么,作为最久远的金融行业,清末时期,合肥的当铺究竟发展得如何? 合肥当铺最早有史料记载的在乾隆年间,但盛行于晚清。据《合肥县志》等记载,到嘉庆八年(1803年)全城当铺有13家,至光绪年间,加上“小押店”等各类当铺已有几十家。这些当铺一般都是达官巨贾所开的,其中就有李鸿章家族最初开的两家当铺“义和当”和“义兴当”,还有李鹤章次子李经羲开设的合肥最大当铺“德成当”。 据史料记载,“德成当”就在今天淮河路步行街“李府”西侧,四间大门面,门两旁白粉墙上左右各有一楷书“当”字,当铺大门上是“德成当”黑底金字招牌。当铺雇工百余人,货楼以千字文顺序编号;其内部组织健全,店伙分工明确,各司估价、收当、管账、保管、跑乡之职。 以至于巢县、庐江、舒城、六安等邻近城镇的当铺因资金有限的,往往将价值较高的当物送到“德成当”转当,利益分成。 当然,当时合肥的当铺也不全是李家的,同时期合肥拱辰街一带也有不少当铺,生意也较为红火。另外在周边较大的乡镇也有当铺出现,如长临河、撮镇、梁园等地。 提及“拱辰街”,对于如今的合肥人其实就是氤氲着浓厚烟火气的四湾菜市。它起于宿州路与阜南路交口,向北蜿蜒近400米至合肥老城北门——“拱辰门”,自发形成一条菜市,这便是拱辰街。据说,因巷子有四道弯,故老合肥人更喜欢叫它“四湾菜市”。 典当业是获利很丰的黄金行业。康熙时期,许多朝廷大臣都兼营典当业,其中有些当铺的规模与皇当不相上下。 例如康熙朝重臣纳兰明珠,晚年在北京经营多座当铺,其中四座还传给了子孙。康熙朝两淮盐运使李陈常则借他人名义运营官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嘉庆皇帝查抄和珅家产,发现“通州、蓟州地方,均有当铺钱店,查计资本,又不下十余万”,指责他“以首辅大臣,下与小民争利”。“傲娇”的合肥当铺选址
作为历史最为悠久的金融机构,最早的当铺长啥样? 据考,最早的当铺图像,则出现在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其中就有一处挂着“解”字牌的店铺——解字铺。 作为金融机构,透过《清明上河图》发现,当铺的选址和布局也颇为讲究。 一是注重客户的隐私性。当铺中财务流通频繁,需要保证财务安全,顾客出入更要保证隐私,故而当铺往往要设置“门遮”。 二是注重防火通风措施。在当铺招牌右侧摆放着一只很大的木桶,用来盛水。另外古代当铺多建在交通状况良好,尤其是毗邻河流的地方。 三是注重敞亮通风。开阔之处光线充足,有利于辨别贵重物品的真伪,此外这样的位置空气流通,可以避免铺内典押的衣物、书画、粮米等发霉生虫影响价值。 据史料记载,晚清时期合肥的当铺一般有主楼和仓库。主楼内当铺的柜台高约五尺,当者只能举手将当物塞进柜台铁栏杆的小门。 仓库则在主楼后面,远高于主楼,远看形似炮楼,又似一个巨大的长方形盒子。仓库最明显的特征是每层楼的墙壁上都对称地开了五六个小窗口,这些窗口为长方形或梯形,不仅在外层安装了铁门、铁闩,有的在内层还安装了一扇推拉的小木门。这样就能在确保通风、透气的前提下防止有人从窗户爬入偷盗。因有时要存放大量丝绸等易燃物品,所以有些当铺仓库还有防火设施,比如仓库的小窗户上方均设置了一根半米长的水管,墙体沿边还装了比较粗的大水管等。合肥当铺岗位操作手册
作为金融机构,当铺尤其需要规范管理。合肥文史研究者刘炳卿对合肥的当铺也有过研究,并曾为此撰文。 根据刘炳卿考证,当铺一般设三管——管事、管楼、管钱各一人。管事主要主持公共关系、调款以及人事任命等;管楼主要管理当铺中来往进出的货物,兼负监督学徒等的工作表现;管钱主要管理银钱账目,办理公务报销等事宜。除三管外,还有站柜、写票、卷包、学生及伙役等。站柜又按职位高低分一、二、三等柜。 当有人送来当物后,站柜人估定当价,并将所当之物合并拴一木牌,木牌上注明号数、某月某柜字样,随即转嘱写票人写成当票后,站柜人再将当票与当价发给出当人。写票人即照站柜人所唱当物内容,填写当票后,转经站柜人发交出当人。 典当行业里有自己行内独特的专业术语和暗语,如“钟”写作“中”、“棉衣”写作“巾”等。所有当进之衣物送交包房,由卷包人整理包扎,暂置包房,本日营业结束后再送进货房上架。
当铺也将平时常用的一至十的数字说成“由、中、人、工,大、王、夫、井、羊、非”,也有将这十个数字写作:“喜、道、廷、非、罗、抓、现、盛、玩、摇”。
在刘炳卿的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合肥旧时典当的月息一般为1分8厘,重则2分,相当于年利24%。
也就是说,典当者拿着物品到当铺抵押贷款一百两银子,按月利二分算,满一年赎回就要交一百二十四两。这比我们现在在银行贷款的利率要高数倍。
钱庄、票号、新式银行
等新金融涌现
在清朝,政府对典当业有严格的准入管理。据考,自雍正六年( 1728年) 起,当铺经营者在开业前需先呈报申请,领取当贴。当贴即当铺的营业执照,是缴纳赋税的凭证,这项制度一直沿用到民国时期。 清代当铺兼业众多,业务范畴广泛。尤其是到清中后期,当铺不仅经营抵押放款和信用放款,还兼营存款、货币兑换、票据发行等业务; 其中吸收存款,“发典生息”是当时当铺的重要业务之一。当铺的存款来源主要是官府的生息银两和社会上的闲散资金。 晚清典当业衰落主要是外部和内部两重因素造成的。晚清时期外敌入侵,政治动荡,封建经济遭到破坏,对典当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同时,钱庄、票号、新式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清中后期依次崛起。 史籍记载,安徽在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即有典当业出现,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年)出现钱庄。现代银行出现于清末,民国时期有较大发展,民国26年(1937年)抗战爆发前,各类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已遍及全省县城和较大的集镇。 尽管典当在历史上因当期短、利率高被视作带有一定剥削性质的高利贷,但它也具有不可否认的经济作用。清代典当业为国家财政作出了突出贡献,促进了资金在全社会的流动,保障了经济的稳定运行,维护了小生产者的生计。结束语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银行安徽分设机构以当地解放区银行机构为基础组建成立,对境内所有官僚资本银行实行接管,对私营银行、钱庄进行改造,逐步建立起人民银行对安徽金融统一的经营管理体系,并将下属机构伸展到工矿和农村集镇。上世纪80年代,省人民银行遵照中国人民银行统一部署,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改革开放方针,进行金融体制改革,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并相继组建、分设成立各类专业银行和非银行其它金融机构。 截至1990年末,省内已基本形成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国家专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合作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参考文献:[1] 田笑雨. 《红楼梦》的典当书写与清代典当业[J]. 红楼梦学刊,2022,(01):333-345.[2] 李诗芸,王冬松. 最早的当铺图像——对《清明上河图》所绘“解字铺”身份的再思考[J]. 美术大观,2017,(10):70-71.[3] 安徽地方金融志[M]方志出版社,1999第2期
“漫”说安徽金融史
作者:徐颖奇 程堂义
插画:榆木先生
校对:钟翘而 汪晓雪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