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火中走来,在颠沛中支撑,孕育出近代银行的坚韧与顽强。
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兴起,是以清政府于1897年在上海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为标志的,随后银行业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机构在各地相继产生。而安徽的近代银行业则发端于1906年——裕皖官钱局在安庆设立。
据考,安徽近代的金融机构主要有典当、钱庄和银行三种。至20世纪30年代,受天灾、战事影响,钱庄数量逐渐减少,全省各种当铺仅余25家。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近代银行规模比较庞大,经营的业务除存款、放款、汇兑、贴现、投资,还囊括了买卖有价证券、信托业务等。细数安徽近代银行业,先后设立的银行共有裕皖官钱局、大清银行芜湖分行、安徽中华银行(前身为裕皖官钱局)、安徽省银行、安庆农商银行、安徽商业储蓄银行、安徽地方银行等7家。
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安徽历史上第一家银行诞生。
这一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呱呱坠地;孙中山则在日本东京的《民报》周年纪念会上作了“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的演讲。
甲午海战之后,清政府从中央到地方财政支出日绌,府库空虚,为解决财政危机,各省竞相设立官钱局,发行钱票。1906年,马年新春的正月初六,安徽巡抚诚勋会同两江总督周馥上书《安徽省开办官钱局以维持财政折》。奏称:“皖南居长江流域之中,上通川楚,下达苏杭,与江南、江西三省同为东南半壁,异日设关开埠尤上下游扼要之区,一切新政,亟待振兴,在在需款……整顿财政,首在疏通……就皖省现在情形,援照南北洋、江西、两湖等省成案,量予变通,妥拟章程,择期开业,名曰‘裕皖官钱局’。”
这份奏折的字面意思用今天公文体来描述,大致是:结合安徽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考虑到南北洋、江西、两湖地区已有开设官钱局的先例,故而恳请上级领导支持此类创新举措在安徽省试点,择期开设“裕皖官钱局”,妥否,请批示。
很快,同年二月,清政府复文:“经部议准钦奏,准许开业。”
裕皖官钱局,作为安徽历史上第一家具有现代银行性质的省级地方金融机构,却并未以“银行”为名。起初,官钱局设在省商务局内,后迁至安庆司下坡正街。在总局成立之后,又先后设立了正阳分局、怀远分局、芜湖分局、亳州分局。
在设立之初,裕皖官钱局就确立了它的营业宗旨是“联络商情,维持财政,与宁、赣等省合为一气,务在浚本省之财,而不夺商家之利”,主要营业事项除了发行地方纸币、经营存放款,还兼做银钱兑换。有趣的是,裕皖官钱局的铜元票与银元票都是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制,印刷好的钱票还需由官钱局编号,完善加盖骑缝章等发行手续后方可进入市场流通。
据史料考证,裕皖官钱局是清末封建官僚阶级兴办的带有现代银行性质的省级地方金融机构,是一种以官为主,官商混合的金融实体。其经营适应了安徽地方的财政需要,发行的制钱票与银元票占领市场,推动了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也为统一地方货币发挥了积极作用。
裕皖官钱局前后存续仅历时5年,至辛亥革命爆发时因商民挤兑和浔军抢劫而停业,后被安徽军政府接管。
在其停办之后,安徽都督府于1912年1月将其改组为“安徽中华银行”,隶属省财政司,总行仍在安庆,先后在芜湖、合肥、亳州等地设立了13个分行。1913年7月,武装讨伐袁世凯时,因为耗资浩大,又遭兵变抢劫而停业,前后不到两年。
在安徽中华银行停业后,二十余年安徽省级地方金融机构进入了“空窗期”。据汪昌桥考证,直到1935年10月,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政策,以纸币向民众兑换硬币,单靠国民党中央、中国、交通、农民银行四大银行,难以实现普遍收兑的任务,才同意设立省级银行。
1936年1月16日,在安徽中华银行停办后的第23年,“安徽地方银行”在芜湖二街,原徽州会馆旧址成立。
对于“地方银行”的命名,主要采纳首任行长程振基的主张。“海归”程振基是安徽省保送留英的经济学硕士,先后就读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爱丁堡大学。他常说要“饮水思源”,要为家乡安徽做点实事,故而安徽地方银行的开办是“不以谋利为目的,惟谋地方经济之发展”。
金融机构的入职门槛向来较高,安徽地方银行在设立之处除了招募有经验的人员外,大多采取公开招考的方式,加以职业化培训,以壮大基层骨干员工队伍。据《安徽地方银行纪念刊》记载,安徽地方银行对行员的资格条件也作出了明确规定,报考办事处主任的资格须是国内外专科以上学校毕业,或是高中毕业在银行服务5年以上,报考办事员的资格必须是高中或同等学校毕业曾任会计职务3年以上,或者在银行服务3年以上。考试的科目包括国文、经济学、会计学、珠算、银行实践、常识测试及口试等。
在扶持安徽经济发展方面,安徽地方银行也有不少可圈可点的“事迹”:先后为祁门红茶,六安、霍山等地绿茶产销发放“茶贷”;为安徽沿江圩堤发放水利贷款;为电话网及修筑公路发放交通建设贷款;先后协助恢复了安徽近代首家纺织厂——芜湖中一纱厂、植物油厂芜湖分厂等。
寿命短暂似乎是近代地方银行的“宿命”,前后存续13年4个月的安徽地方银行,至1949年5月总行在芜湖被人民政府接管,应属“高寿”。安徽地方银行在战火纷飞的动荡局势中顽强生存、积极开拓,尤其是在抗战中为稳定皖南、皖西经济局势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分支机构遍及全省,是近代安徽地方金融业中规模最大、存续时间最长的一家银行。
在安徽近代银行业的发展浪潮中,也涌现出了一批杰出“弄潮儿”——程振基、章乃器。
透过程振基所著《三年来之安徽地方银行序》,得以窥见安徽地方银行从创建初期就从“本省是农业省份”这一特点出发,扶持了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生产,以期促进安徽土产外销。在不被金融界看好的情况下,程振基毅然发放农业贷款37万,红茶贷款134万,并亲自“带货”,前往香港洽谈红茶外销,目的在于“使华茶得以复兴,本省物产亦呈推动之象。”
抗战期间,在同业纷纷撤离的情况下,安徽地方银行却“坚持抗战守土”,积极扶持战时工业,办理易货,运销土产。尤其是程振基在皖南指挥土产外销卓有成效,不仅促进了皖南经济,屯溪镇更是一时有了“小上海”之称,成为华东抗战的一大经济支柱。
不仅如此,安徽地方银行还非常注重行员业务和学识的考核,先后聘请王世祯、朱一鹗、沙千里、骆耕漠等著名经济学家、金融学家为经济研究室研究员,研究国内外经济、金融,指导本行业务和本省经济建设。
1938年4月,章乃器兼任安徽地方银行董事长,与行长程振基“搭班子”。提及章乃器,他不仅是中国近代政治活动家、经济学家、金融学家、银行家、社会活动家和收藏家,爱国民主先驱,救国会“七君子”之一;更少有人知的是章乃器还是国内第一家中国人自办的信用调查机构——中国征信所的创办者。
自1906年,安徽近代历史上第一家银行——裕皖官钱局设立,此后历经政权更替,国家银行如大清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央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商业银行如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金城银行、殖边银行、中国实业银行、大陆银行、浙江兴业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中孚银行,外省银行如浙江地方银行、江西裕民银行等,先后来安徽设立分支行、办事处、寄庄或代理处。
金融是社会经济的缩影,银行业是近代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安徽银行业的兴衰,也折射出近代中国社会的经济变化,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近代安徽的社会发展状况。
在战火硝烟、兵祸纷争中,安徽近代银行业就这样顽强地“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