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党百年,传承红色基因。展现金融文物,讲述背后故事。在“百年回望,激荡吾心——安徽红色金融文物特展”中,展出了一系列珍贵的红色藏品。而今天要介绍的08系列藏品,则堪称建国初期经济社会发展真实写照,它们是:1949年10月1日出版的《人民日报》、 合肥市政府财务局保管科移交中国人民银行皖北分行 接收伪中国银行仓库物资清册、第一仓库移交军区供给部武器等清表、合肥市政府财务局没收变价清表及1956年8月10日的安徽省公私合营企业私股领息凭证等。
珍贵!1949年10月1日出版的《人民日报》
在“革命金融与金融科技展”展厅内,摆放着一份开国大典当天出版的《人民日报》,即1949年10月1日出版的《人民日报》。
透过玻璃展柜,报纸头版的报眼位置写着两句醒目的标语,“中央人民政府万岁!”、“毛主席万岁!”版面左上角是毛主席的照片,下面分别为朱德、刘少奇等6位副主席的照片。仔细翻阅,参观者不难发现,报道明确写道:开国大典当天北京将有数十万军民同庆;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胜利闭幕,毛泽东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等内容。而报纸二版刊登的国庆社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则指出“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的巨册”,并大篇幅介绍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纲领、成果和意义。
这一天,《人民日报》总编辑邓拓指挥了另一场“战役”,20多位记者奔赴天安门及全国各地,在首都的上空、天安门城楼;在武汉、在内蒙……他们用激动的心、激动的笔真实记录了开国大典当夜人们的狂欢,更郑重为历史“收藏”了一个民族欢庆胜利的激情。
有序接管国民党官僚资本
回望历史,1949年10月1日,同样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之中的合肥,早在1月21日已和平解放。解放后的合肥,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经济。于是,新生的合肥市人民政府在建立政权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如积极开展接管国民党官僚资本企业的工作。而此次展出的藏品就包括以下珍贵历史文献:合肥市政府财务局保管科移交中国人民银行皖北分行接收伪中国银行仓库物资清册 、 第一仓库移交军区供给部武器等清表及合肥市政府财务局没收变价清表等。
一张张发黄的清单、一个个略显模糊的物品名称和数量……无不向我们诉说着解放之初的合肥是如何通过一系列措施恢复、稳定全市经济的 。市军管会及中共合肥市委、市政府先后有序接管了国民党“合肥邮局”、“合肥县电话管理处”及“合肥电灯厂”等官僚资本;接管了国民政府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在合肥设立的金融机构,并取缔了银楼业。
在接管国民党官僚资本企业的基础上、新生的合肥市人民政府还积极建立起国营工商业企业,为新政权的巩固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并为恢复经济,进而开始大规模的经济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见证公私合营发展浪潮
时光无言,岁月斑驳。此次展出的藏品中,还有一张1956年8月10日的安徽省公私合营企业私股领息凭证,则是解放初期我国发展经济的又一项举措——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这张颇有年代感的领息凭证,上面写道:“企业名称:公私合营合肥市酱园商店……核定股额:九十八元六角三分整,息率:五厘,发证单位:中国蔬菜公司安徽省合肥市公司。”
1953年,中共中央确定了我国在过渡时期经济发展的总路线——“一化三改造”,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二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公私合营等方式,走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路线。合肥市也从1953年开始按照“一化三改造”的方针发展经济。
特别是从1955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各大城市掀起对资改造热潮,由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逐步扩展到全行业公私合营。这一年12月,合肥市也决定在1956年内对61户私营工业全部完成公私合营;将38个行业中私营商业全部完成公私合营;将粮油等业转入国营;将小商贩及摊贩的95%分别组织到合作商店、合作小组中去,或者转为国营商店店员。1956年1月16日,包括粮油、五金、竹木等在内的私营商业行业全部实现公私合营。在公私合营中对一些私营企业进行了清产核资工作,对私营业主的私股提供了保障。
经历了公私合营的发展浪潮,生产力得到解放,生产出现新气象,合肥市工业、农业及商业均在红旗下取得了更大发展和进步 。
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全省首个金融文化主题展现已全面开放,并上线了预约参观的小程序。即日起通过线上小程序,市民们不仅可在线浏览“云展厅”,还能通过“预约通道”填写相关资料后(含防疫信息),申请现场参观。(咨询电话:0551-64366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