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9年中国的金融周期与增长周期将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对于金融欠发达的合肥, 该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保持增长动力
中国这一轮的金融加杠杆从2012 年开始, 并高速增长, 以至于引发了国际清算银行根据信贷缺口发出中国可能要爆发银行危机的预测。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部署了“ 去杠杆”, 同时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全面推进。
2017 年、2018年以及即将到来的2019 年, 金融行业的去杠杆以及严监管都将是主旋律。如此行业发展背景下, 对于金融发展欠发达地区, 比如合肥, 实际上在经历了过去长期发展的优势积累, 加上行政区划的变迁, 整个合肥已然孕育了经济增长新动能, 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新通道的关键时点, 而金融业却没有同步发展。
那么,当前在“ 去杠杆” 和严监管的双重约束之下, 如何保持金融的稳增长? 确实是合肥金融应该思考的问题。
首先, 要坚持合肥经济增长态势的主旋律。只要经济处于上升的通道, 就一定孕育着对金融的强大需求, 这是金融发展的内在基础。合肥经济目前已经进入这个通道, 金融必须发展是主线, 是最基本的态度。
其次, 要围绕金融业的本业、本源谋取未来金融的稳增长。自2012 年以来,中国金融快速“ 加杠杆”, 内含了一些监管套利、资金空转的空间。这种空转虽然能产生金融利润, 但没有办法实现金融和经济之间的互动,这样的金融是“ 伪金融”。 因此, 现在谈合肥金融怎么稳增长, 必须思考金融应该做什么, 回答金融的本源是什么。不应该在所谓的“ 伪金融” 上做文章,而要在“ 真金融” 上发展合肥金融业。围绕本源、围绕支持实体经济, 促进新动能的产生, 促进新兴产业的成长, 促进地方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来开展金融业务,这种金融业务永远不会“ 去杠杆”, 也永远不会严监管。
最后, 既要关注金融的量, 更要关注金融的结构。目前中国的创新发展中小企业功不可没, 企业结构也是以中小企业为主, 但是整个金融体系以超大型为主, 两者之间不对称。在这样的背景下, 既要蹄急步稳发展超大型金融业, 更要发展以中小机构为主的类金融业。同时整个金融可以划分为提供信贷的债权类和提供投资的股权类。大量的国际和国内经验表明, 在创新驱动发展阶段, 更多不是靠债权资金来支持, 而是靠股权投资来支持。因此, 在这个背景下应当按照经济发展的动能转换, 既要注重合肥金融量的扩张, 更要注重合肥金融结构的优化, 这样才会使得合肥在目前“ 去杠杆”、严监管的背景下实现金融的稳增长, 满足合肥经济发展对合肥金融的内在要求。
二、“金融稳定指数”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意义表现在哪里? 对合肥来说, 应重点关注哪些指标
过去谈地方金融的发展, 主要关注的是金融发展的效益或效率, 但没有关注金融业本身的风险。实际上金融行业的发展是依附于高杠杆,像工商银行资产负债率在91% 左右, 金融本身就是高杠杆, 具有一种脆弱性, 这就造成了大量的经济危机是由金融危机所引发的。虽然金融行业也是一个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很强的行业, 但是它的行业属性决定了它是个高风险的行业。因此, 对于整个中国来讲, 尤其是像合肥这样金融业欠发达的地区来说, 希望金融能够迅速发展的意愿很容易造成只关注金融行业的效益、效率, 忽视了高风险。故而当把金融行业的效率、效益与金融行业的风险结合起来, 就是编制综合金融稳定指数的第一层需求。
第二层需求是, 以前谈金融业如何发展, 大多从金融业这个供给端。追根溯源, 金融本质是服务业, 金融业本身发展成果如何既取决于金融行业本身发展怎么样, 更要看金融对整个经济的服务水平。也就是说金融行业自身发展很好, 实体经济本身亏损很大, 这种金融发展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区域、一个城市所需要的。而“ 金融稳定指数” 既关注金融业的效率, 又分析了金融业的生态, 这样一种综合性的金融稳定指数, 在关注金融业本身的同时, 更注重金融与经济之间的联动, 是基于金融业对实体经济本身服务的要求来谈金融发展本身是不是稳定的。在当前, 尤其是中国坚持“ 去杠杆” 和严监管的背景下, 把这两个角度综合起来编制金融稳定指数, 既具有学术价值, 更具有现实的应用意义, 对欠发达地区怎样发展真正的金融, 指导价值非常大。
三、金融一直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持者, 随着财政投入趋紧, 如何利用金融手段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既有数量又有质量的资金支持
现在媒体常常会提到“ 中国到了中等收入阶段”,与之相对应的是掉进“ 中等收入陷阱”。 这被很多国家的发展实践所证明, 它是一个国家从低收入迈向高收入必经的阶段, 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型转向创新驱动型。
改革开放四十年,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靠要素投入实现, 这个阶段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品短缺, 因此靠模仿、靠规模就能实现总量的扩张和高速发展。但是接下来的创新就没有办法模仿, 它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哪些是战略性的、哪些是新兴的, 不再是跟随市场, 而是创造市场。
一般创造性就意味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大家都很羡慕一些“ 独角兽” 企业的成功, 也要看到成功只是少数, 失败才是沉默的大多数。在当前中国经济动能转换阶段, 加之中美贸易摩擦的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虽然中国经济不断下行, 但依然要对中国经济中长期的走势充满信心。立足合肥金融, 应该对合肥金融的未来有信心。因为有危才有机, 经济处于繁荣阶段往往很难辨别出哪些行业、哪些企业有价值, 现在到了低谷阶段, 如果仍然有现金流、仍然能不断成长,那可能就是“ 真金白银” 所在。
当前的经济环境下, 金融机构无论是持牌机构还是类金融, 更多需要战略眼光来做前瞻性布局。金融业本身是提供金融服务的, 要学会判断服务对象是基本面有问题, 还是资金面有问题。如果是基本面本身有问题, 一定会带来资金面的问题,这种企业可能就是“ 僵尸” 企业, 即使现在不是, 未来也可能是。 但如果只是在“ 去杠杆”、 严监管的宏观环境影响下, 资金面有问题, 基本面没有问题的这些企业就应当重点布局。目前是为这些企业“ 雪中送炭”, 成为它们战略金融伙伴的最佳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 整个风险评估系统需要与之配套。经济繁荣期的风险评估体系与经济下行阶段应该有所区别, 应当甄别出哪些是基本面问题, 哪些是资金面问题, 尤其在财政逐步收紧的大环境下。
以前财政收入主要靠土地财政,国家提出“ 房住不炒”, 政府的土地财政受到明显影响。同时经济下行, 企业亏损面在扩大, 企业产生的税费受到影响, 制约了财政收入的增长。中国要从高速度走向高质量, 更多不是靠政府有为, 而是政府通过减税降费让企业有为。在这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下, 财政政策的积极性主要表现为减税降费。
这种情况下, 将中国经济拉起来更多得依靠货币政策, 金融行业应当更加有为, 为中国经济的稳增长和新旧动能转换作出贡献。
四、2019年金融业主要风险有哪些? 您对类金融机构有哪些建议
从全局来讲,金融行业的“ 去杠杆”和严监管在2019 年还会继续, 包括我本人和很多学者都在呼吁, 货币政策与经济走势密切相关, “ 去杠杆” 和严监管目的在于实现金融稳定, 在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增加的情况下, 我们判断货币政策可能会适当调整, 从过去的从紧走向从松。
过去实体经济主要靠高杠杆和不正当的金融竞争支持, 现在融资环境发生了变化, 暴雷式风险就会增加,与之相伴金融行业面临实体经济暴雷式风险在2019 年将会增加。那么, 为了避免企业风险, 国家会不会调整严监管政策呢? 我们判断不会, 更可能是适当调整货币政策。
因此, 对于类金融机构, 千万不要认为经济下行压力会使一些不当金融行为在2019 年有所放松。不仅不可能, 同时要对其可能存在的风险采取预警举措, 并借助这一轮企业资金环境的变化,把类金融里面金融本源和正当业务在2019 年作为重点来推进, 用发展来解决历史遗留的不良资产等问题。